当前通讯!现代设计教育奠基人王受之个人艺术展《穿越历史——“商周篇”》,首站在深技大揭幕

时间:2023-04-14 16:12:33     来源: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刘育銮

4月13日,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重要奠基人王受之个人艺术展《穿越历史——“商周篇”》首站在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展览馆揭幕,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3日。

揭幕仪式


(相关资料图)

此次所展出的33幅作品均为罕见的大尺寸钢笔画,借鉴了铜版画的表现形式,从有文字记载的商代开始,以线条穿越历史,充分展示设计史学家用图画读懂古典的尝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读创记者对王受之进行了专访,他透露自己有考虑能不能在深圳办一所中国一流的设计教育机构。

为什么选择钢笔画?

此次展出的33幅作品创作于2022年5月至7月之间,几乎以每天一幅的速度推进,连王受之都没想到忙碌的自己会有如此完整的时间来创作。

王受之接受记者采访

因为彼时的足不出户,所以他选择了最容易获得的工具——钢笔,在素描纸上作画。“我曾在高中时画过钢笔画,那时是在书上,只用一支自己写字的钢笔。”王受之告诉记者,钢笔画一般篇幅都很小,因为要单纯通过线条来表达画面,难度其实非常高。而他此次所创作的钢笔画都是半开到全开大小,如此大的篇幅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

“钢笔画是十八十九世纪欧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现在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我属于硕果仅存的几个还画钢笔画的人”,为了画好钢笔画,王受之选择了0.05极细笔芯的钢笔、普通钢笔和秀丽笔3种笔进行创作。以钢笔画的技术厚度,展示古典中的丰富故事性,这就是王受之创作的主要目的。

展览现场

选择钢笔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非常喜欢铜版画。“我喜欢德国版画家丢勒(AbrechtDürer,1471-1528)的铜版画,他在1515年画的犀牛,我几乎完全照他的方式画在自己的作品里了,他的画非常‘满’;还有法国插画家多列(PaulGustaveLouisChristopheDoré,1832-1883),他的腐蚀版画是我年轻时候的至爱。我在这一套自己的作品中就有一张以他的唐吉诃德做白日梦的作品为蓝本,画自己也进入梦境。”

王受之将自己平时阅读所汲取的灵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都体现在画中,“商周时期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当时没有飞檐斗拱,都是穿斗结构,尤其是商代的建筑都是草顶,砖和瓦还没有出现。”

作品中,既有写实,也有夸张,“我画的都是西方的高头大马,其实当时的马是比较小的,而狗的形象也是后来才出现的混种狗”,这些碰撞与融合都是王受之所探索的艺术展现手法。

“这只是个开始。”王受之透露了自己的创作计划,将钢笔画从殷商周一直画到明清,乃至现代。

同时,为了让喜好者能够收藏这批佳作,他已有计划制作成铜版画并集结成册出版。

为什么选择深圳作为展览首站?

王受之1946年出生于广州,现为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在中国,学设计的人没有不认识王受之的,他曾参与开创工业设计专业,是国内最早开设现代设计史课程的人,对于推动国内现代设计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他所撰写的他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世界平面设计史》等著作都是国内大学设计专业的主要参考教材。

展览现场

在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展览馆现场,也展出了他的主要著作,“这里几乎囊括了我所有的1000多万字的文字作品,也是对我著作生涯的一种回顾”。

近两年,他接连将两次个人艺术展《澳门沧桑:一个五百年的城市建筑时间囊的记录》及《穿越历史——“商周篇”》的首站放在了深圳,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深圳条件好。”王受之说,策展方面,深圳也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率”,策展的时间比别的城市都短。

展览现场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展览馆的场地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空间不太大,而恰好我的钢笔画篇幅也不算太大,融入其中恰到好处。”

展览现场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展览馆整体空间不过800平方米,以“点线面”为主题,于2022年6月启用,是深圳技术大学对内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之一,是与中国设计界,中国设计教育界和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的场地。

展览现场

他说,更让他喜欢的是这里的观众以学生为主,“我一辈子都在教书,学生永远都是年轻的。从这些好学的年轻人身上,我可以获得兴奋感,让我保持年轻的心态。”对于学生的喜爱在王受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开幕式现场,不少学生排着队请他签名、合影,甚至是画一匹马,他都欣然应允。

王受之在为学生签名

王受之与深圳这座城市都有着相同的“创新”因子。“我一直都在另辟蹊径”,他回忆起自己走来的一路,从广州美术学院到美国洛杉矶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到广东汕头大学长江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再到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他总在寻找新的挑战。

“我可以称之为‘设计界大咖’,却只是‘艺术界新兵’,我选择用钢笔画走一条新路,很可能因此在艺术界崭露头角,此前没有人做过钢笔画展。”王受之说,今年夏天,他将带着他的钢笔画走进北京798艺术区举办展览。

不仅如此,另一个将深圳设为首站的《澳门沧桑:一个五百年的城市建筑时间囊的记录》,是国内第一个以澳门城市历史为主题的画展,王受之创新地在皮纸上画水墨画。而4月6日至30日,这个展览将走进他所画的“主角”——澳门,在澳门疯堂十号创意园举办展览。

“也许有一天我会选择深圳”

王受之对深圳的设计不吝赞美,“这里有全国最多的设计师,有中国最好的建筑,这里的设计环境非常棒,吸引了全球的设计师,无论是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他说,1992年,深圳的设计师自发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平面设计专业展———《平面设计在中国》。

王受之在讲座中

但在他看来,深圳的设计教育却与设计水平和设计环境大相径庭。“为什么这里有一流的设计,有一流的市场,有一流的科技,却没有一流的设计教育?”王受之说,这证明深圳在设计教育这一块是有空缺的,这是吸引他想到深圳发展的重要原因。

王受之在讲座中

目前,深圳的设计教育主要集中在高职和本科阶段,没有好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学。“我当时选择去上海,正是因为上海有3所设计教育很强的高校,一是同济大学,擅长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二是上海交大,主攻机械制造;三是上海科技大学,我们所做的就是以电脑辅助设计为主。”

喜爱开拓创新的王受之说:“我在一直考虑是不是可以在深圳,办一所中国一流的设计教育机构。”

王受之即席创作赠画

作为此次展览场地的“主人家”,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霍裕达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研究技术型大学,深技大期待未来与王受之更深度的合作,“4月12日晚上,王受之教授在深技大图书馆报告厅给学生们作了一场《我认识插画的过程》的讲座,广受学生欢迎,甚至有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返校参加。除了展览、讲座外,我们希望有机会与王受之教授合作开办工坊,或是一门课程,并不需要有教材大纲,让学生自主提问,由王教授进行回答,在一问一答之间启迪思维、汲取智慧。”

(部分图片由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徐福材 拍摄)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